你想想,咱们现在活在个什么年代?信息爆炸啊,手机一刷,眼花缭乱。你的东西,你的店,凭啥让别人停下手指头,给你个眼神?靠的就是那几句话,那段文案。这玩意儿,就是你的店的灵魂在说话。得说得有意思,说得让人心里痒痒,说得让人觉得“哎哟,这好像就是我要找的那个”。
所以,第一步,也是最最要命的一步,你得搞清楚,你到底在跟谁说话?你的目标客户到底是谁?别跟我说“所有人”,那等于没人。是追求性价比的学生党?是注重品质的中产家庭?是热爱养生的老年人?还是追逐潮流的年轻人?他们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甚至他们心里偷偷想的是啥,你得琢磨透。就跟你谈恋爱似的,得知道对方喜欢啥,讨厌啥,说话才能说到点子上不是?你卖个精致的手工甜点,跟卖个打折促销的洗发水,说话的语气、用的词儿、强调的点,能一样吗?对着月入两万的白领聊省钱,对着月入两千的跟我讲逼格,那不是扯淡吗?
搞清楚人是谁,接下来,你就得琢磨,你的店、你的产品,到底有啥不一样?满大街都是卖衣服的,你家的衣服为啥值得买?满世界都是咖啡馆,你家的咖啡凭啥让人愿意多走两步?是你的设计独特?是你的原材料讲究?是你的服务贴心入微?是你的店里藏着个小秘密?还是你老板本人就是个传奇?这些“与众不同”,就是你的卖点,就是你文案里必须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东西。别害怕王婆卖瓜,这时候不卖,更待何时?但得卖得巧,卖得妙,卖得让人心服口服,而不是觉得你在吹牛。
文案怎么写?我觉得有个挺管用的思路,别光讲“有什么”,要多讲“得到什么”。比如你卖一套护肤品,别光说“含有某某提取物,质地轻薄”,你要说“让你熬夜追剧第二天皮肤依然透亮,见前男友气死他”,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了?消费者买的不是你的产品本身,他们买的是使用产品后带来的变化、感受、便利或者情绪价值。你卖的不是沙发,你卖的是“下班回家一屁股陷进去就不想起来的舒适”,是“全家人挤在一起看电影的温馨时光”。把这个“得到什么”写具体了,写得有画面感了,人就容易被打动。
然后,给你的产品、你的店,讲个故事吧。人啊,天生就爱听故事。你的店是怎么来的?当初经历了什么坎坷?你的产品是怎么从一个想法变成实物的?背后有没有什么暖心的、有趣的、甚至有点心酸的故事?故事是有温度的,能拉近你和顾客的距离。一个店如果只是冷冰冰的交易场所,那太没意思了。你可以讲你为了找到最好的茶叶跑遍了多少山头,可以讲你为了设计一个完美的杯子打翻了多少模具,可以讲你帮助某个顾客解决了什么大问题。这些故事,让你的品牌变得有血有肉,不再只是个符号。
标题!标题!标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各种推广渠道上,标题就是第一道门。你的标题能不能在电光石火间抓住别人的眼球,决定了人家会不会点进来,会不会往下看。所以标题得够劲儿,够吸引人。可以蹭热点,可以制造悬念,可以提出问题,可以给出承诺,可以制造稀缺感……总之,得让人看到就忍不住想知道更多。比如,“看完这篇文章,你再也不会乱买眼霜了”就比“本店眼霜促销中”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当然,标题党也要有度,别过度夸张,更别货不对板,那是在作死。
写文案的时候,多用口语化的表达。别整那些华丽但不接地气的辞藻。你是在跟一个活生生的人交流,不是在写教科书或者政府工作报告。用他们习惯的方式说话,用他们能懂的语言沟通。适当的时候,可以带点幽默感,可以自嘲,可以俏皮,这都能增加你的亲和力。让人觉得你是个有趣的人,是个值得信任的朋友,而不是个只会推销的机器。
别忘了召唤行动!你费了老大劲儿写了文案,不是为了让人看个乐呵就走了。明确告诉他们接下来该干啥:是“立即点击链接购买”,还是“关注店铺不错过新款”,还是“来店里体验一下”,还是“转发朋友圈享受折扣”?把行动指令说清楚,越简单直接越好。别让人猜,猜来猜去可能就没兴趣了。
最后,记住,文案这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你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优化。发出去之后,看看数据怎么样?点赞多不多?评论区都在说什么?有没有人私信咨询?如果效果不好,别灰心,分析原因,调整你的文案,再试。也许是标题不够抓人,也许是内容不够打动人,也许是渠道不对。迭代,这是个持续的过程。别人的成功文案,你可以参考,学习思路,但别照搬,因为你的店、你的产品、你的顾客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声音和风格,这才是最重要的。写出有温度、有故事、有卖点、有行动指南的文案,你的店才能真正地走进顾客的心里。这可比那些空洞的打折促销有效多了,信我。
本内容由运营老虎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1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