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动了,聊聊普通人怎么把产品网络做推广这事儿玩明白
打开后台,私信一堆,十个有八个都在问差不多的问题。一堆高大上的词儿砸过来:什么流量矩阵、私域闭环、品效合一……听得我脑仁儿疼。
说真的,每次看到这些,我都想替你们把电脑关了,出去走走,吹吹风,冷静一下。
你们啊,尤其是刚入行、或者自己捣鼓点小买卖的年轻人,总觉得要把一件东西放到网上去让大伙儿知道,就得先把自己搞成一个全知全能的“大师”。仿佛不啃下三斤重的运营理论,不背熟八百个行业黑话,就没资格下场。
结果呢?
理论看了一大堆,脑子跟塞满棉花的枕头似的,一按一个坑,就是弹不起来。钱花了不少,报了各种速成班,听了一堆“大佬”吹牛,回头一看自己的店铺,访客还是那仨瓜俩枣,其中一个还是你自己,另一个是你妈。
焦虑吗?太焦虑了。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年轻人,一腔热血,兜里揣着自己觉得全世界最牛的好东西,结果一头扎进互联网的汪洋大海,连个水花都见不着,最后那点热情全被冰冷的数据给浇灭了。
所以,今天,咱不扯那些虚的。
我就以一个在电商圈里摸爬滚打了快十年的老油条身份,跟你唠唠嗑。咱不谈什么“顶层设计”,也不讲什么“商业逻辑”,就聊点实在的,能让你立刻上手、或者至少想明白方向的东西。
第一件事:把你那该死的“上帝视角”给我扔了!
我最烦的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人一上来就问:“老师,现在哪个平台最火?我应该去小红书还是抖音?视频号是不是红利?”
停。
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错了。错得离谱。
你把自己当谁了?当成一个手握重金,要指点江山的大老板?你不是。你就是一个想把自己手里的好东西,卖给需要它的人的普通人。
所以,你第一个要琢OTU的,根本不是平台,而是“人”。
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会哭会笑、会为了省五块钱运费跟客服磨半天的人。
你得一头扎进去,变成你的用户。
举个例子,假设你卖的是一种特别小众的、给爬宠爱好者用的加热垫。
这时候你跑去研究“抖音爆款视频黄金三秒”?你跑去学“小红书ins风出图教程”?有用,但用处不大。
你该干嘛?
你应该立马去贴吧、去豆瓣小组、去QQ群,去所有养爬宠的人扎堆的地方,潜伏进去。不是让你去发广告,是让你去看、去听、去感受。
他们怎么称呼自己的宠物?“儿子”“闺女”还是“主子”?
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是冬天湿度不够?还是加热垫温度不均容易烫伤“主子”?
他们晒单的时候,最得意的点是什么?是自己的饲养箱造景漂亮?还是自己的“主子”状态活泼?
他们聊天吹水的时候,用的是什么“黑话”?什么样的梗能让他们会心一笑?
你把这些东西,用个小本本,一条一条记下来。这个过程,比你看十本营销大部头都有用。因为它让你从一个“卖东西的”,变成了一个“自己人”。
当你能用他们的语言,说出他们心里的痛,再把你那个能解决痛点的加热垫拿出来时……你觉得,这事儿还难吗?
这才是根。根扎得够深,在哪个平台都能开花。根要是虚的,给你再大的流量,你也接不住。
第二件事:别想着“全网覆盖”,找准你的“鱼塘”就行
想明白第一件事,这第二件事就顺理成章了。
把你的精力,看成你手里有限的鱼饵。你是想把这些鱼饵均匀地撒进太平洋里,期待有条鱼瞎了眼正好路过?还是找一个鱼特别多、还都好你这口儿的鱼塘,精准投喂?
傻子都知道选后者。
可现实里,太多“聪明人”在干前者的事。
今天听说视频号是风口,赶紧注册一个;明天听说B站知识区很香,又跑去录视频;后天小红书又出了个新功能,又急吼吼地去开号……
每个平台都蜻蜓点水,每个平台都发着干巴巴的、从说明书上抄下来的内容。结果就是,你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积累起真正的“势能”。
怎么找鱼塘?
还是回到第一步,你研究透了你的用户,你自然就知道他们在哪儿。
喜欢精致生活、愿意为颜值和体验买单的,小红书那个池塘,水清鱼靓,值得一蹲。
追求好玩、有趣、强刺激、喜欢看热闹的,抖音那个大Party,锣鼓喧天,你要是会整活儿,就能成为焦点。
喜欢深度、专业、有自己独特圈子文化的,B站、知乎、豆瓣这些地方,虽然慢热,但一旦成了“自己人”,那粘性,啧啧。
选一个。
就选一个你觉得最舒服、跟你产品调性最搭、你潜在用户最集中的地方。然后,把你的全部精力,像一颗钉子一样,狠狠地砸进去。
在这个“鱼塘”里,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KOL(意见领袖)。不求人人都知道你,但求这个小圈子里,提到某个需求,有人会第一个想到你。
这就够了。真的,对于一个初创的、小而美的项目来说,这已经足够养活你了。
等你在一个鱼塘里成了“塘主”,再去考虑挖条渠,把水引到别的塘里。那时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第三件事:忘了“内容为王”,记住“真诚是唯一的必杀技”
“内容为王”这句话,都快被说烂了。
但什么是“好内容”?是画面精美、文案华丽、剪辑酷炫吗?
是,也不是。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那么多预算请专业的团队,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学高深的技术。那怎么办?不做了吗?
错。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人人对广告都快免疫的时代,“真诚”,才是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
你的照片拍得可能没那么高级,但它真实,能看到产品最原始的质感;
你的视频剪得可能有点粗糙,但它有趣,是你自己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你的文案可能没那么华丽,但它说的是人话,是你真心想跟用户交流的话。
别一天到晚端着个架子,想着怎么去“教育”用户,“赋能”行业。
你就是个卖东西的,大大方方承认。
“嗨,兄弟们,这是我新搞出来的玩意儿,我自个儿用了仨月,觉得特牛逼。优点是A、B、C,缺点是D,有点小贵,因为用料确实扎实。你们看看,有需要的捧个场,不需要的交个朋友。”
你看,这种感觉,是不是比那些冷冰冰的、套路满满的广告文案,要舒服得多?
把你研发过程中的坑、你选择材料时的纠结、你第一次收到用户好评时的激动……把这些有温度、有情绪的东西,分享出来。
用户买的,不仅仅是你的产品,更是你这个人,是你的故事,是你倾注在产品里的那份热爱和真诚。
这玩意儿,是任何工业化、标准化的营销流水线,都生产不出来的。这是你作为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
所以,别再焦虑了。
别再被那些复杂的名词和理论吓倒了。
先把手头的事儿放一放,去真正地“看见”你的用户,像交朋友一样去了解他们。然后,选定一个你最喜欢的“鱼塘”,用你最真诚的方式,开始你的“吆喝”。
一开始可能会很笨拙,会犯错,会没人看。
没关系。
这就像学开车,没人天生就会。关键是挂上挡,踩下油门,让车先动起来。哪怕开得歪歪扭扭,也比停在原地强一百倍。
先开一枪,再瞄准。
去吧,别怕。搞砸了,再来一次呗。
这事儿,没那么神圣,也没那么难。
本内容由运营老虎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2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