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傻问哪个平台可以推广产品了,高手都先搞懂这事!
每次,真就是每次,有年轻朋友或者刚入行的小白跑来问我:“老K,现在流量好贵啊,你说,到底哪个平台可以推广产品?”
我一听这问题,脑子里就警铃大作。
兄弟,这问题,问反了。
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揣着一把传家宝刀,没想好要雕个啥,就满世界问:“嘿,哪块木头最牛逼?是花梨木还是沉香木?”
你说你问得对吗?
我带过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特有冲劲。他搞了一批自己设计的潮牌袜子,图案骚气得不行,质量也好。然后呢?他看人家说抖音日活高,二话不说,把攒下的几万块全砸进去投信息流,找了几个看上去还不错的达人。
结果?水花都没见一个。几万块,听了个响。
他跑来找我哭诉,说抖音这平台是骗子。
我跟他说,不是平台骗你,是你“骗”了你自己。你从头到尾,就没想明白一件事:
你的“人”,在哪儿?
你卖的不是产品,你是在跟“人”打交道。你得先把你那个“人”的脸,在他的脑子里画得清清楚楚,比你亲妈的脸还要清楚。
这个人,TA是男是女?多大年纪?是天天挤地铁的打工仔,还是在咖啡馆里码字的自由职业?TA是喜欢看热血动漫,还是刷精致下午茶?TA的消费观,是追求极致性价比,还是愿意为情怀和设计买单?
你把这个人想透了,想明白了,你再去看那些所谓的“平台”。这时候,它们在你眼里,就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APP图标,而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场子”。
每个场子,都有自己的规矩,有自己的“黑话”,有自己独特的氛围。
来,我带你逛逛这几个最主流的场子,你感受一下那股“味儿”。
小红书:一个精致生活的“样板间”
你别把小红书当成一个卖货的地方,你要把它当成一个“造梦”的地方。
这里的空气里都飘着一股“氛围感”。用户来这儿,不是来找便宜货的,是来“抄作业”的,是来寻找生活灵感的。她们想看的是,用了你的产品,能过上什么样的“神仙日子”。
所以,你想在这里推东西,你就不能像个大喇叭一样喊“买我买我,全场九块九!”。
你要干嘛?你要当一个“生活美学家”。
你要拍出那种阳光洒在你的产品上,旁边还放着一杯手冲咖啡和一本翻开的外文书的照片。你的文案,不能叫“产品介绍”,得叫“心情笔记”。比如你卖一个香薰蜡烛,你不能说它“香味持久,用料扎实”,你要说“这个味道,让我想起了托斯卡纳夏天的午后,整个人的灵魂都放松了……”
懂了吗?在小红书,你卖的不是东西,是“向往”。是“种草”,是把一颗欲望的种子,轻轻地、不动声色地埋进用户的心里。等它发了芽,用户自己会找上门。硬广在这里,死得最快。
抖音:一个情绪的“大声公”
跟小红书的“小资情调”完全相反,抖音是一个肾上腺素飙升的地方。
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情绪放大器。快乐、愤怒、惊讶、感动……所有强烈的情绪,在这里都能被瞬间点燃,然后病毒式传播。
用户刷抖音的状态是什么?是放松的,是不过脑子的,是追求“爽”的。三秒钟抓不住TA的眼球,TA的手指一划,你就没了。
所以,你想在抖音推东西,就得“简单粗暴”。
你的视频要有冲突,有反转,有看点。要么是超低价的震撼,要么是效果的惊人对比,要么是戳中痛点的灵魂拷问。比如你卖个清洁膏,你就别慢悠悠地介绍成分了,直接找个黑得发亮的锅底,一擦,锃亮!这种视觉冲击力,比你讲一万句都管用。
在抖音,你是在抢夺用户的“瞬间注意力”,然后激发TA的“冲动消费”。一切都讲究快、准、狠。那些需要用户深度思考、慢慢决策的高客单价产品,在抖音做推广,难度就大得多。
B站:一个有点“排外”的同好俱乐部
啊,B站,我最爱也最“头疼”的地方。
你要是把B站当成一个普通的视频网站,那你死定了。它本质上是一个基于兴趣圈层的“社区”。每个区,每个垂类,都有自己的“王”,有自己的“梗”,有自己的文化。
外人看着一头雾水,圈内人玩得不亦乐乎。
你想进这个场子推东西,你不能像个商人一样闯进去,你得像个“信徒”一样去“朝圣”。
你得先“混”进去。你得知道什么是“三连”,什么是“下次一定”,你得看懂弹幕里的各种梗。你要做的,不是打广告,是“内容共创”。
比如你卖游戏外设,你不能光说你的鼠标DPI多高,你要去做一个骨灰级的游戏测评,分析得头头是道,让大家觉得“卧槽,这哥们儿是真懂啊!”。当大家把你当成“自己人”的时候,你顺带提一嘴你用的设备,那效果,比什么都强。
在B站,你建立的是“信任”和“归属感”。这个过程很慢,很耗心力,但一旦建立起来,用户的忠诚度高得吓人。他们买的不是你的产品,是买一份“圈内人”的认同。
知乎:一个高冷的“学霸辩论会”
知乎这个场子,精英气特别重。用户普遍学历高,逻辑强,最烦的就是“耍猴”和“割韭菜”。
你别想着用抖音那套情绪化的东西去忽悠他们,他们会用上百个角度把你批得体无完肤。
在这里推东西,你得戴上“专家”的面具。
你得像写论文一样去写你的回答。摆事实、列数据、讲逻辑。你卖个净水器,你就得从TDS值讲到RO反渗透,从各种滤芯的材质对比分析到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
你的姿态不能是“推销”,而必须是“科普”和“分享”。你是在用你的专业知识,帮助大家解决一个“问题”。当你的回答足够干货,足够有说服力,大家信服了你这个“人”,自然就会对你推荐的产品产生信任。
在知乎,你卖的是“专业”和“权威”。想赚快钱的,请绕道。
看明白了吗?
聊到这里,你还觉得“哪个平台可以推广产品”是个好问题吗?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 解剖你的用户: 先用放大镜把你的目标用户研究个底朝天,给他画个像,越详细越好。
- 解剖你的产品: 你的产品,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提供情绪价值(比如潮牌),还是提供功能价值(比如清洁膏)?是需要深度决策的高价品,还是可以冲动购买的低价品?
- 人货匹配,再找场子:
- 你卖的是“设计感”、“生活方式”,你的用户是追求精致的都市丽人?—— 去小红书造梦。
- 你卖的是“新奇特”、“高性价比”,能带来强刺激的产品?—— 去抖音吼一嗓子。
- 你卖的是某个“圈层”的硬核装备,需要深度交流和认同?—— 去B站拜码头。
- 你卖的是需要“专业知识”解读、高客单价的理性消费品?—— 去知乎当学霸。
- 当然,还有微信生态这个“私密会客厅”,那是你把所有场子的客人都请回家喝茶的地方,那是后话了,是更进阶的玩法。
别再做那个拿着锤子,满世界找钉子的傻瓜了。
先看清楚你要雕刻的是什么佛像,再去找那块最适合它的木头。
去找到你的那个人,然后,在TA耳边,轻声告诉TA,你来了。这,才是推广的真正奥义。
本内容由运营狗子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2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