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1.阿里赌赢,云业务营收突破千亿#
2010年3月28日,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高调发言,“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
那时,对于云计算这个新生事物,业内人士的态度各不相同,质疑者众多,嘲讽者不少,而追随者却没几个。同在会场的李彦宏就直接表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

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图片来源:腾讯科技
但俗话说得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凭借着这股子“不做就会死”的气魄,阿里开始了长达14年的云计算征程,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而现在,答案来了。
5月26日,阿里发布了2022财年的业绩报表,数据显示,在过去十二个月,阿里中国市场消费者首次突破10亿、海外市场消费者达3.05亿,年度净增1.77亿。阿里总营收为8530.62亿元,同比增长19%。
伴随着极佳的营收表现,在二级市场,阿里股价迎来14.68%的惊人涨幅。
而在阿里众多业务中,云业务的表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22财年,云业务同比增长23%,这是13年来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营收规模8年时间增长了57倍。

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具体来说,阿里云全年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销后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并且实现11.46亿的盈利数据,凭借这一数据,阿里云业务正式成为除中国商业分部之外,阿里舰队的第二支柱。
从一开始的被质疑,到现在的营收突破千亿,马云终于扬眉吐气!
而在这十四年的征途中,中国云计算市场也抛去早期的“新瓶装旧酒”论,开始飞速扩张,作为开拓者的阿里云,遭遇了不少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
据Canalys今年3月的数据显示,2021年,在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云仍保持着行业第一的位置,但位居第二和第三的华为云与腾讯云,依旧在拼命追赶。排在第七的中国移动,其IaaS+PaaS的同比增速甚至达137.8%
除了竞争对手的追赶之外,整个云计算市场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IDC 5月份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就显示,IaaS市场前五的集中度比2021上半年有所下降,并且PaaS市场竞争逐渐加强,整体格局仍在变动。

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图片来源:IDC
作为龙头的阿里云,在互联网企业集体放慢的背景下,仍然突破千亿营收,在稳固自己龙头地位的同时,也给整个云计算市场带来鼓舞。
因为作为阿里巴巴的“命脉”,现在的阿里云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2.变数越来越大,阿里云生机勃勃
2008年,从阿里云王坚敲出云计算的第一行代码开始,阿里云已经走过近14年的时间。
对于一家传统互联网公司来说,这已经是壮年,但对于云计算来说,14岁的阿里云,却像一个少年一样,充满着变数和成长力。
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的市场情绪糟糕了许多,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底层支柱,云计算也遭遇了增速下滑的窘境,
根据工信部数据,今年一季度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2052亿元,同比增长仅10.4%。2021年一季度,该增速为26.6%。据腾讯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包含云业务的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同比增速仅为10%。
除了整个市场增速放缓之外,阿里也遭遇意想不到的黑天鹅事件,2020年,阿里云的主要客户之一TikTok受美国政策影响,不再使用阿里云服务,每年8亿美元的订单就这样消失了。在财报中,阿里也说明了这一点,“云业务增长速度放缓的一大原因是一位头部客户基于非产品相关的要求停用阿里云。”

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图片来源:路透社
总结一下,互联网增速下滑、黑天鹅事件、再加上最近几个月高管的变动,都让外界产生了阿里云是否“飘不动”了、云计算的天花板是否来临等疑问。
而从阿里云交出的这份财报来看,市场显然是过于多虑了,因为在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云计算在逐渐突围,朝着一整片森林前进。
以阿里云为例,去年5月,阿里云就完成重大组织架构升级,设立18个行业部门、16个区域,包括数字政府、金融、零售、电信、电力、医疗保障、制造、互联网等。
这说明云计算的市场范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逐渐由之前的互联网行业,扩大到游戏、元宇宙、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高算力行业。
如果我们再加上疫情期间带来的远程办公、虚拟化协作的需求爆发,我们会发现,除了上述高算力行业之外,现在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深刻意识到“上云”的重要性。
从长期来看,在互联网行业之外,整个社会面对于云计算的需求一定会爆发的。
除了行业扩张之外,云计算自身也在不断进化中,比如字节跳动推出的火山引擎,借助“云原生”概念,实现了PaaS技术的突破。

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图片来源:火山引擎官网
可以说云计算市场,正处在不断重新定义的过程中,变数越来越大,生机也十分旺盛。老话说得好,祸兮,福之所倚!
阿里掌门人张勇就直接指出,未来“各个行业都是云计算服务的潜在对象”。
复杂多变的市场正在给阿里云带来新生。
3.技术研发,阿里云亮出王牌
而阿里该如何摘取这些果实呢?简单两个字,技术!
首先,我们都十分明确的一点是,云计算的技术壁垒本身就很高,作为一个硬科技行业,市场上的玩家都具备极强的自研能力,而阿里就是其中的翘楚,用官网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具备“软硬一体”的自研实力
据官方介绍,阿里云打造了以飞天云操作系统为核心,自研芯片、服务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软硬一体的新型计算体系架构。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层面,阿里云已经实现了从芯片、零部件到整机的自研创新。

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图片来源:阿里云公众号
比如去年10月份在云栖大会上发布的倚天710芯片,其运算性能就比业界标杆高了20%,能效比提升了50%。从芯片层面实现自研,彰显了阿里的技术实力。
而市场上具备同样自研实力的公司还有华为,在技术的加持下,华为云已经在在政务、汽车两大未来发展的领域,率先占据一个身位;腾讯云也在不断加码技术研发,财报显示,腾讯持续加大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一季度腾讯累计研发投入达到 154 亿元,同比增长 36%。
技术固然重要,但在“黑箱理论”之下,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不需要知道技术底层架构,只要能够满足我们的工作需求即可。
所以,如何将技术呈现在用户眼前,成了新的难题。
面对这个难题,阿里云选择了云钉一体战略,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灵活开放的SaaS平台。
简单来说,就是以阿里云为底座,将各行各业的企业应用连接起来,最后通过钉钉APP呈现在用户面前。
数据显示,目前钉钉日活已经突破1亿,APP内部的钉应用数也已突破350万,云钉一体战略降低了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比如在去年12月,阿里云研发的砀山酥梨数字种植模型,就实现了结合农业知识图谱和物联网数据,再将具体的农事操作推送到钉钉上的功能。在钉钉的指导下,即使是完全没种过地的城里人,也能按照APP实时要求,种出可口的酥梨。

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截图自阿里云公众号
这就是阿里云技术直接呈现在普通用户眼前的样子。
 
技术实力是阿里云竞争的强大门槛,并且借助钉钉将技术功能直接呈现的模式,可以实现更多用户的覆盖。
但是在“云钉一体”进入更多行业的时刻,如何为不同行业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行业知识云计算厂商争抢的新目标,用人话说就是,如何将技术与每个行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在一起。
面对这个难题,最需要的是经验积累以及与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合作。
目前,阿里云已经布局了环保、农业、医保、电网、智慧交通等各个行业,截至今年5月,全国省级以上医保信息平台中有18个选择阿里云的云服务。
例如,全国最早的“城市大脑”就是由阿里云在杭州实现的,迄今阿里云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落地了“城市大脑”,包括智能公交、医疗、城市自然灾害体系等数十个城市场景。
但世上行业千千万,阿里肯定不能全都干。在这个方面,张勇并没有托大,直言需要同各个行业的SaaS服务商积极合作,才能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突破,从而抓住每个行业转型数字化的机会。

突破1000亿大关,阿里云利刃出鞘

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拓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
而走在前列的阿里云,正在努力跳跃,摘取头顶的果实。并且,心有余力的它还把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
4.奔向海外,阿里云还没到顶点
从阿里云诞生之初,就带着一丝与国际巨头正面硬刚的气魄。
2008年9月,出身微软的王坚加入阿里,他向马云描述第一张云计算蓝图,就是“去IOE”!
当时国内互联网企业几乎都在使用IBM、Oracle、EMC这三家国际公司提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他们合称为IOE。
但由于阿里发展速度实在太快,2008年淘宝的全年GMV就已达到999.6亿元,此时IOE的服务反倒成了阿里的限制,不仅数据库无法大幅度扩展,整体架构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去除!重建!成了阿里自救的必由之路。
这也是马云喊出“不做就死”的关键原因。据此前媒体报道,马云曾在集团年会上公开发言:“我每年给阿里云投资10个亿,投10年,做不出来再说,这是公司的战略。”
这是阿里云对抗国际巨头第一步,到了2013年,阿里云终于彻底完成这项计划,并顺势开始对外输出云服务。
目前,阿里云的国际业务已经在全球27个地域运营着84个可用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云基础设施。仅在过去一年,就新增了五座海外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印尼、菲律宾、韩国、泰国和德国。
一个被忽视的数据是,Gartner数据显示,2021年阿里云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为25.5%,超过亚马逊和微软之和,位居市场第一。过去三年,阿里云海外市场规模增长了10倍,堪称中国云计算出海的奇迹。
即使因为不可预估的TikTok黑天鹅事件,导致阿里云国际业务出现波动,但这也给中国云计算厂商带来启示:一定要深入了解国际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云出海的核心战略:本地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用逍遥子的话来说“云计算的全球化离不开当地的生态,我们还是要站在当地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新加坡,阿里云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进行本地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简单来说,本地化战略就是“三个海外”:在海外市场,培养海外团队,服务海外企业。
图片来源:阿里云公众号
在与海外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也帮助中国云计算厂商看清楚了一点,那就是云计算业务的成长不可限量!
根据Canalys发布的同期国际市场数据,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了34%,达到 559 亿美元。
其中,2021年,亚马逊AWS总营收62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7%,营业利润185.3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微软智能云的总营收67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营业利润299.71亿美元。
简单换算一下,亚马逊AWS业务拥有接近30%的利润率和超4000亿人民币的营收,并且云计算的增长速度远超其核心电商业务。
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早已波及到各行各业,市场的天花板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高。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短期内出现的波动和黑天鹅事件,而抛却阿里云的长期价值。并且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依旧拿下了营收突破千亿的好成绩,这说明阿里云的战斗力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
因为即使市场波动不停,技术研发,依旧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未来的云计算市场,必定会出现更大的需求爆发,而拥有软硬一体研发实力的阿里云,必将会占据一个重要的席位。
以阿里云为首的中国云产商依旧保持着开拓的热血,从成立之初就带有的那种毫不退缩的气魄,并没有消失。
或许在新的十年,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标签,将不再是一家电商公司。

本内容由运营狗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b163.com/9455.html

(0)
运营狗运营狗
上一篇 2022-10-18
下一篇 2022-10-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