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流量焦虑!关于《店铺推广活动有哪些》这份私藏清单,老运营教你找到爆单钥匙!
哎呀妈呀,一说起搞电商运营,特别是刚入行那会儿,或者流量遇到瓶颈期,脑子是不是瞬间蹦出来一堆问题?比如,到底店铺推广活动有哪些?促销该怎么搞?满减、直降、优惠券、捆绑销售……这招儿管用吗?那招儿是不是老掉牙了?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个活动的海洋,各种玩法扑面而来,但手里的流量就是纹丝不动,急得抓耳挠腮的,是不是你?
别急别急,坐下喝口水,咱们慢慢聊。想当年,我也是这么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踩过的坑估计比你吃过的米都多。所以今天呢,我就想把这些年折腾出来的、或者说亲眼看着别人怎么玩转起来的那些店铺推广活动,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唠唠。这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死板清单,更像是我的一个私藏工具箱,里面啥都有,关键看你怎么组合怎么用。
说白了,做活动这事儿,压根儿就不是随便拍脑袋想个折扣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活儿,得有策略,得看你店铺现在啥情况,你的目标是啥,还有你打算花多少钱,甚至是你家产品适合啥调性。你要想让活动真能引爆流量、拉升销量,甚至还能沉淀用户,就得懂点门道。来,咱们一条一条捋。
首先,最最最直观,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那种活动,就是跟钱直接挂钩的,也就是价格类的玩法。
-
直降/限时秒杀: 这个简单粗暴吧?直接告诉你,原价100,现在只要80!或者更刺激的,每天固定时间,几款商品直接骨折价秒杀!为啥大家爱玩这个?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占便宜”最直接,而且“立刻”就能占到。尤其是秒杀,制造了一种稀缺感和紧迫感,用户一看时间快到了,手就痒痒,脑子一热就容易下单。但这招儿伤利润,玩不好容易把自己玩死,特别是对新手,得算好账,别光想着走量,回头发现白忙活,甚至亏本。啥时候用?清库存、拉新、或者给主推款做爆发流量的时候,可以用用,但得限量限时。
-
满减/满赠: 比如满199减30,满399送个小礼物。这个比直降高级一点,它不是让你单个商品降价,而是鼓励用户多买、凑单。你想啊,本来只想买个150块的东西,一看满199减30,算了算,再加点啥就能省30块!这一下就拉高了客单价(平均每个订单的金额)。满赠也是一个道理,送个小东西,让用户觉得“哇,我买够这么多,还有额外惊喜!”这种心理特别微妙。但要注意,你的满减门槛要合理,别设得太高用户够不着,也别设得太低没啥效果。送的赠品也得用户喜欢、觉得值钱才行。
-
优惠券/红包: 这个玩法更多变。可以设置不同金额的券,比如无门槛券(这个最诱人,但要控制成本)、满多少用多少的券、针对特定商品的券、甚至新用户专属券、会员券等等。优惠券有个好处是,用户领了券,心理上就多了一层“不花可惜”的暗示,促使他赶紧下单。而且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发券(比如直播间、短信、站外推广),追踪效果也方便。红包嘛,就更有“送钱”的feel,发点小红包,用户会觉得你很慷慨,愿意在你这儿停留。
-
拼团/组队砍价: 这种就是社交裂变的玩法了。你想买个东西便宜点?去拉上你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事一起来拼团!或者找朋友帮你“砍一刀”!这招儿特别适合客单价不是太高、或者比较容易传播的商品。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让你的老用户主动帮你去拉新!而且这种组队完成任务的模式,天然带有社交属性和一点点游戏感,年轻人尤其吃这一套。拼多多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嘛。缺点是,流程搞复杂了用户容易懵,而且如果商品利润太低,可能会被薅羊毛党盯上。
说完了直接跟价格相关的,还有一些活动,它不是直接打折,但通过组合、打包的方式,让用户感觉更划算或者更方便。
-
关联销售/套餐搭配: 你买了鞋,推荐你买袜子和鞋垫;你买了手机,推荐你买手机壳和贴膜。把经常一起用的、或者互补的商品打包成一个“套餐”,给个比单买便宜一点的价格。这不光是帮你提高客单价,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用户的购物体验。他不用费劲去找配套的东西,你都帮他搭好了,省事儿!而且通过数据分析,你能知道哪些商品经常被一起买,这样的套餐设计就更有针对性。
-
买M件N折/第M件N元: 比如买两件打八折,或者第二件半价。这招儿特别适合那些复购率高、或者想让用户一次囤多点的商品,比如零食、日用品、化妆品小样等等。它也是鼓励用户多买,而且比满减更聚焦在商品本身上。用户感觉买多件更值,你呢,一次出了更多货。双赢!
除了这些直接促成交的,还有些活动,它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增加用户互动、停留时长,或者培养用户习惯,也就是所谓的用户运营类活动。
-
签到/积分系统: 每天来店里“报道”一下?给你点奖励,可能是积分,积分可以换东西或者抵钱;也可能是连续签到多少天,送你张优惠券。这就像游戏里的每日任务,培养用户的访问习惯和粘性。用户有了积分,在他下次想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更有可能先来你家店看看?但光靠签到积分效果有限,得配合其他活动一起玩。
-
会员制度/等级特权: 设置不同的会员等级,比如普通会员、高级会员、VIP会员。等级越高,享受的折扣、服务或者特权就越多,比如会员日、会员专属价、生日礼包、优先发货等等。这个是锁定老用户、提升用户忠诚度的王牌!让用户觉得加入你的会员是“有身份”的,能享受不一样的待遇。而且有了会员体系,你可以更容易地对用户进行分组运营,比如给高价值会员发专属福利,激活流失会员等等。
-
互动游戏/任务挑战: 在店铺里搞点小游戏,比如转盘抽奖、砸金蛋、收集碎片换礼品、完成某个任务(比如浏览几个商品、加购几个商品)给奖励。这招儿能极大地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和参与感,把逛店变得更有趣。特别是对于年轻人,玩游戏已经是他们的天性。而且通过游戏,你可以引导用户去看你希望他们看的商品,或者完成你希望他们做的行为。做得好,简直是“润物细无声”地完成推广。
还有一些活动,是借力外部平台或者特定场景的。
-
达人合作/直播带货: 现在最火的流量形式之一了吧?找跟你店铺调性、产品匹配的网红、主播、达人来合作,让他们在自己的频道里帮你推广、卖货。他们天然带着流量和粉丝的信任度。直播带货更是厉害,主播实时互动、讲解,配合限时限量的大额优惠券或者赠品,那种冲动消费的氛围一下子就拉满了。这需要你花钱请达人(或者给佣金),还得对接顺畅,是属于花钱买流量和影响力的方式。
-
跨店合作/品牌联名: 找一些跟你的目标用户群体重合、但卖的产品不直接竞争的店铺或者品牌,一起搞活动。比如,你买我家产品,送你一张隔壁美妆店的优惠券;或者两个品牌一起推出联名款,搞个特别活动。这招儿能帮你触达到对方的用户群,互相导流,扩大影响力。有时候,1+1真的可以大于2。
-
内容营销类活动: 这块儿跟自媒体运营结合得最紧密。比如,发起一个用户晒单有奖的活动,鼓励大家买了东西拍美美的照片或者视频分享出来;搞一个商品使用体验征集,让用户分享真实感受;或者结合节日热点,策划一个主题活动,比如“夏日穿搭挑战”、“新年送礼清单”等等,用内容去吸引人、种草。这种活动不光是卖货,更是在建立社区、增强品牌温度,让用户感觉自己是你品牌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消费者。
你看,是不是活动类型挺多的?头又开始大了?哈哈,别慌。我知道你可能想问,那到底哪种活动最适合我的店?我的秘诀是:没有最好的活动,只有最适合你当下情况和目标的活动组合!
就像你去餐厅点菜,不会把菜单上所有菜都点一遍吧?得看你想吃啥,几个人吃,今天兜里有多少钱。电商活动也是一样。
- 如果你是新店,最缺的是啥? 是曝光,是第一批用户。那你的活动重点可能要放在吸引新用户上,比如首单立减、新用户无门槛券,或者搞个低价引流款,甚至可以尝试通过社交拼团快速裂开。
- 如果你已经积累了一批用户,想提高复购和客单价? 那就得玩用户运营了,比如会员制度、积分兑换、满减门槛稍微提高一点,或者做关联销售套餐。
- 如果你有款新品想打爆? 那就得集中火力,maybe搞个新品尝鲜价+达人直播推荐,制造声量和销量爆发。
- 如果你要清库存? 那简单粗暴的直降、买赠、或者捆绑着热销品一起卖,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得算清楚底线。
而且,别光盯着一种活动玩命薅。聪明的运营,都是组合拳!比如,你搞一个满减活动,同时叠加优惠券,新用户还能领个专属券。然后把这个活动信息通过短信发给老用户,在详情页里醒目展示,再找几个博主发个种草笔记宣传一下。这流量和销量不就来了嘛!
还有,做活动不是拍脑袋想的,是靠数据说话的。一个活动跑起来之后,你得看数据:多少人领了券?多少人使用了?参与活动的商品转化率怎么样?客单价有没有提升?利润有没有被稀释得太厉害?下次再做,怎么优化?就像你做自媒体发文章,得看阅读量、点赞、评论、转发吧?得知道你的粉丝喜欢啥内容吧?活动也一样,得不断测试、调整、优化。别怕失败,有时候失败的活动更能让你学到东西。
最后想说一句,别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有些商家,一年到头都在打折促销,消费者都麻木了,而且长时间低价会损害你的品牌形象。活动应该是你运营策略里的一个工具,用来达成特定目标的。它可以是引爆点,可以是加速器,但它不是万能药,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你的产品本身得过硬,你的服务得跟上,你的内容得吸引人。这些基础打好了,活动才能锦上添花,事半功倍。
电商这条路,就像一场马拉松,活动就是你在不同阶段需要喝的能量饮料或者冲刺时用的加速器。用得好,能帮你跑得更快更远;用不好,可能反而打乱节奏。所以,多看看别人怎么玩,多自己动手试试,多分析分析数据,慢慢地,你就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活动秘籍”了。加油吧,未来的爆单王!
本内容由运营老虎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1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