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压箱底的那些外国推广网站,2024年想出海搞钱的都给我收藏好!
说真的,每次开后台看私信,问得最多的问题,翻来覆去就那么一个:“王哥,我东西挺好的,在国内也卖得动,但就是想出海,想去赚美刀、欧元……可我两眼一抹黑啊!那些老外都在哪儿扎堆?我这产品往哪儿推啊?”
我太懂了。真的。
这种感觉,就像你精心做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发现宴会厅里一个人都没有。空荡荡的,只有回音。
想当年我刚琢磨着把一个小玩意儿卖到海外去的时候,也是这么个状态。每天泡在网上,像个无头苍蝇一样,把Google翻了个底朝天,搜出来的结果呢?要么是些贵得要死、一看就是给大公司用的SAAS工具,要么就是些说了等于没说的“Facebook、Google广告”……废话,这谁不知道啊?关键是,除了这些巨头,还有没有别的路子?有没有那种更巧妙、更适合我们这种小团队或者个人玩家的“秘密基地”?
有。当然有。
今天,我就不藏着掖着了。把我这几年压箱底的、真正帮我撬开过海外市场的几个“据点”给你们交个底。这不是什么官方指南,更不是什么理论大全,这纯粹是我个人用血和汗——主要是咖啡和熬夜的汗——换来的一份“藏宝图”。
咱们不扯淡,直接上干货。
第一站:别急着吆喝,先学会“偷听”——市场调研的耳朵
很多人一上来就错了,错得离谱。他们总想着“我要推广!”,满脑子都是怎么打广告,怎么发帖。但你连你的客人在哪儿、在聊什么、在为什么头疼都不知道,你推什么?给谁看?
所以,第一步,永远是把耳朵竖起来。
-
Reddit:互联网的“市民广场”
别把Reddit当成海外版贴吧,那就太小看它了。这地方简直是个活生生的人类学观察基地。
你想卖个新奇的厨房小工具?好,那你去r/cooking、r/kitchengadgets、r/MealPrepSunday这些社区里泡着。别进去就发广告!求你了!那是最低级的玩法,只会被人喷成筛子然后踢出去。
你要干嘛?你要看。看他们在抱怨什么。“天啊,切个洋葱又流泪了”,“这个牛油果去核器简直是智商税!”……这些抱怨,就是你的机会!你的产品如果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你的营销文案就直接从这里抄作业。
我曾经想推一款便携咖啡机,当时没啥头绪。我就钻进了r/coffee这个神仙板块,在里面潜伏了半个月。我发现了一群“办公室咖啡续命党”,他们受不了公司的速溶,又觉得带一套手冲设备太夸张。Bingo!我的目标用户画像一下就清晰了。我后来写的推广文案,第一句就是:“Tired of that sad, office instant coffee?”(厌倦了办公室那杯可悲的速溶咖啡吗?),一句话就戳到了他们的痛点。这就是“偷听”的力量。
-
AnswerThePublic:可视化你的用户大脑
这个网站,我第一次用的时候,直接“哇”出声。太直观了。
你输一个核心词,比如“air fryer”(空气炸锅),它会给你生成一张巨大的、像蒲公英一样的思维导图。上面密密麻麻地列出了所有跟这个词相关的疑问句、介词短语、比较……比如“空气炸锅 能 做什么?”、“空气炸锅 和 烤箱哪个好?”、“空气炸锅 给 新手用怎么样?”。
这玩意儿有啥用?用处大了!它等于把Google搜索框里那些没说完的“自动联想”全都给你扒出来了。这些都是你未来写博客、拍视频、做FAQ的绝佳素材。你把这些问题都回答清楚了,那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用户不信你信谁?
第二站:找到你的“同类”,让他们为你发声——内容与社群的阵地
好,现在你大概知道用户在哪儿,聊什么了。接下来,就该轮到你出场了。但出场方式要帅,要优雅。
-
Pinterest:沉默的剁手天堂
如果你的产品“颜值”能打,比如服装、家居、手工艺品、美食,那你绝对不能错过Pinterest。
别把它当社交媒体,你要把它当成一个“视觉搜索引擎”。用户上Pinterest,心态就是“我想找点好看的”、“我想找点灵感”。他们的“购物欲”是开着的。
我有个做原创设计手机壳的朋友,我让他把Instagram上的图同步到Pinterest,每张图都认真写好描述,带上#aesthetic #iphonecase #design之类的标签。然后,关键一步,把图片链接指向他的独立站。一开始没啥动静,大概一个月后,他的网站流量里,来自Pinterest的访客比例突然飙升,而且转化率高得吓人。为什么?因为点进来的用户,都是被“颜值”吸引,精准得不能再精准了。他们不是来看热闹的,是来“发现”和“拥有”的。
-
Quora:用知识“凡尔赛”
Quora,海外版知乎。这地方的气质就是“精英感”和“求知欲”。
在这里,硬广死路一条。最好的策略,是成为一个“热心肠的专家”。
还是拿便携咖啡机举例。我会在Quora上搜索“What is the best portable coffee maker for camping?”(露营用哪种便携咖啡机最好?)。然后,我会写一个超详细的回答。注意,我不会一上来就说“买我的!”。我会先分析,露营场景需要考虑什么?轻便、耐用、清洗方便、不需要插电……然后,我会对比市面上几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法压壶、爱乐压、手压意式机),客观分析优劣。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我会“不经意”地提一句:“我自己一直在用XX牌的(就是我自己的牌子),因为它在重量和出品稳定性上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这是我的使用体验……”。
看到没?90%的干货,10%的私货。你提供了巨大的价值,用户会感谢你,会点赞你,会顺着你的主页摸到你的网站。这种流量,质量高到可怕。
第三站:撬动地球的支点——影响者与联盟
一个人喊,声音太小。一群人帮你喊,那才叫声势浩大。
-
Upfluence / Aspire:网红“星探”平台
我知道,一说找网红,你就头大。去哪儿找?怎么联系?会不会被骗?
像Upfluence这类平台,就是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它像个巨大的网红数据库,你可以根据关键词、国家、粉丝数、互动率等各种维度去筛选。最牛的是,它能分析网红的粉丝画像,比如粉丝的年龄、性别、地理位置、兴趣爱好。这就避免了你找个欧美网红,结果发现他一半粉丝都在东南亚的尴尬。
当然,这些平台通常要收费。但我想说的是这个思路:利用工具,精准地找到和你品牌调性相符的“微网红”(Micro-influencers)。粉丝量在1-5万的这种,要价不高,甚至很多人愿意用“产品置换”的方式合作。他们的粉丝粘性极强,推荐的东西就像是朋友安利,转化效果往往比那些遥不可及的大V好得多。我曾经用5个微网红,总共只花了几百美金的产品成本,换来了一波销量高峰和大量可用于二次传播的UGC内容(用户生成内容)。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
Product Hunt:科技圈的“首映礼”
如果你的产品带点科技、软件、或者新奇酷的属性,那Product Hunt是你必须朝圣的地方。
每天,全世界的“极客”和“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都会来这里,寻找最新鲜、最有趣的产品。在这里发布,就像是电影首映礼。你需要在发布前就预热,联系好一些朋友、种子用户,在发布当天帮你投票、评论。一旦你的产品冲到当天的榜首,你会瞬间获得巨大的曝光,流量、媒体报道、甚至投资人的关注都可能随之而来。
我有个朋友做了个小众的Chrome插件,在PH上发布后当天拿了Top 3,网站服务器差点被挤爆。那种感觉,他说,跟中了彩票差不多。
最后,我想唠叨几句
今天给你们扒了我的“军火库”,但你一定要记住,这些网站,这些工具,都只是“器”。它们是船,是桨,但掌舵的永远是你自己。
出海这件事,最忌讳的就是“急”。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想今天投钱明天就爆单,那基本都是韭菜的命。
你需要的是耐心。是像个侦探一样去研究你的用户,像个朋友一样去和他们沟通,像个匠人一样去打磨你的产品和内容。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很孤独,甚至会让你无数次怀疑人生。但相信我,当你收到第一封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带着蹩脚语法却充满真诚赞美的用户邮件时;当你看到你的产品出现在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国家的博主视频里时……那种成就感,会治愈一切。
好了,不灌鸡汤了。今天分享的这些,够你们消化一阵子了。赶紧去试试,去玩起来。别怕犯错,在海外市场,我们每个人都还是小学生。
哦对了,你们还有什么私藏的宝藏网站吗?别小气,评论区分享出来,咱们一起把这张“藏宝图”变得更完整!
本内容由运营狗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1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