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不愿外传的互联网推广经验,我拆解给你看
最近好几个小年轻跑来问我,说K哥,我那个小店/小号,咋就搞不起来呢?感觉浑身是劲儿,一拳打在棉花上,闷得慌。看着别人家的数据蹭蹭涨,自己这儿安静得像个停尸房,焦虑得头发都快薅秃了。
我懂,我太懂了。想当年,我刚一头扎进这行的时候,比你们还惨。揣着几千块钱的全部家当,租了个巴掌大的地方,以为自己是下一个乔布斯,结果呢?现实的耳光抽得我晕头转向,兜里比脸还干净。
今天,我就不跟你们扯那些“道、法、术、器”的玄学理论了,听着就犯困。咱就掏心窝子,聊点实在的,聊聊那些年我用真金白银和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那些所谓大佬们不怎么愿意摆在台面上细说的互联网推广经验。
一、别再迷信“神级策划”,干就完了,奥利给!
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个毛病——“启动困难症”。
干啥事之前,总想着要憋个大招。做一个活动,PPT得做个百八十页,从市场分析到用户画像,从SWOT到PEST,搞得比上市公司融资路演还专业。结果呢?策划案在硬盘里躺了一个月,黄花菜都凉了。
兄弟,醒醒!你又不是在发射火箭,要那么精确干嘛?
互联网这玩意儿,最大的特点就是“快”。今天还火得一塌糊涂的概念,明天可能就无人问津。你那个“完美”的方案,等你琢磨透了,风口早过去了。
我刚开始做电商那会儿,有个美工,设计一张海报要抠三天,像素级对齐,配色方案换了八百遍。我觉得牛逼啊,匠人精神!结果他精心设计的图,点击率惨不忍睹。反而是我有一次急着上新,用手机APP随便拼了张有点沙雕的表情包图,配了句骚话,嘿,你猜怎么着?那天的转化率直接爆了。
我不是说策划不重要,而是你得明白,在互联网世界,“完成”远比“完美”重要。先搞出来,扔到市场里去测试,让数据告诉你对错。不行就马上改,再不行就推倒重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这才是活下来的真理。别天天想着搞个“核弹级”的策划,你手里的可能就是个二踢脚,先放出去听个响再说啊!
二、流量?流量有时就是个屁,后面那个“人”才是宝贝
“K哥,我想要流量!”
这是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好像流量就是灵丹妙药,只要有了流量,就能印钞票。
我跟你讲,纯粹追求数字的流量,就是个屁。
给你10万个泛流量,进来瞅一眼就走,对你毫无认知,转化率为0,有啥用?还不够你服务器的带宽费。我宁愿只要100个精准用户,他们认可你,喜欢你,甚至愿意为你跟别人“掐架”。这100个人,就是你的火种,能帮你点燃整个草原。
别再把用户当成冷冰冰的数字了。后台那个UV、PV,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圈子和黑话。
你想搞定他们,就得跟他们“混”在一起。
你做潮牌的,你得知道现在年轻人穿什么鞋、听什么歌、在哪个APP上扎堆。你做美妆的,你得懂什么是“早C晚A”,分得清“白开水妆”和“截断式眼妆”的区别。你不能端着个架子,用官方的口吻说:“亲爱的用户,我们的产品很棒哦。”
鬼才理你。
你应该像个朋友一样跟他们聊天:“卧槽兄弟们,今天这个新品我自己先试了,效果绝了,你们看图!”或者“姐妹们,快来帮我选选,A方案和B方案哪个更好看?在线等,挺急的!”
把你的评论区、粉丝群,搞成一个热闹的茶馆,而不是一个庄严肃穆的报告厅。让用户参与进来,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这个品牌的一部分。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才叫真金不怕火炼。
三、别一听“付费”就哆嗦,钱是最好的放大器
一说到付费投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烧钱,我没钱。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我问你,时间是不是成本?精力是不是成本?你花三个月吭哧吭哧做内容,攒了一千个粉丝,隔壁老王花一千块钱,投了点精准的广告,一天就搞定了。你说谁的成本高?
免费的,往往才是最贵的。
当然,我不是让你无脑砸钱。付费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胆量活。你得把钱看作是“杠杆”,是“放大器”。
它的作用是什么?是在你已经验证了某个模式可行之后,迅速帮你放大结果。
比如,你通过自然流量发现,你的一篇笔记、一个视频,数据特别好,转化率很高。这就说明内容OK,产品OK。这时候怎么办?别犹豫,开付费,追着它投!把它从一个能触达1000人的内容,放大成一个能触达10万、100万人的内容。这不比你重新再去做100个新内容去赌那个不确定的爆款,要香得多?
钱花出去,是为了更快、更多地赚回来。你要算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你的ROI(投入产产出比)是多少。只要ROI是正的,理论上你就可以一直投下去。
别怕花钱,要怕的是你的钱花得不明不白。所以,学好数据分析,看懂投放后台的每一个数据,这比你天天琢磨玄学重要得多。
四、求你了,别再追着风口跑了,会累死的
今天听说小红书是洼地,赶紧注册账号;明天听说视频号是红利,又跑去做视频;后天听说B站是年轻人的未来,又去学剪辑……
你是个八爪鱼吗?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和玩法。你以为是复制粘贴就行了?大错特错。在抖音上能火的段子,搬到知乎可能被喷成筛子。小红书的种草笔记,发到微博可能无人问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样样精通。
我的建议是:找准一个。
就一个,你最擅长的,或者你的目标用户最集中的平台。然后呢?一头扎进去,把这个平台研究个底朝天。它的推荐机制是什么?它的用户喜欢什么调性?这个平台上的头部玩家是怎么玩的?
把一个平台做深、做透,做到你能成为这个垂直领域里的“山大王”。这时候,你再考虑把你的影响力辐射到其他平台,那叫“降维打击”。
而不是像个无头苍蝇,每个平台都去“签到”一下,结果哪个都没搞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还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记住,在一个池塘里钓到10条鱼,比在10个池塘里各钓到1条鱼,要容易得多。
最后,跟你说句心里话。
这行最不缺的就是方法论,你随便在网上一搜,各种干货、秘籍能把你淹死。但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做不起来?
因为他们只“看”不“做”,或者只是机械地“模仿”,而没有“思考”。
所有的经验,包括我今天说的这些,都只是地图,不是目的地。路,还得你自己一步一步走。你会摔跤,会迷路,会怀疑人生,这都太正常了。
别怕犯错。你犯的每一个错,都是一枚勋章,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经验。
干就完了。
只要你还在牌桌上,就永远有翻盘的机会。好了,今天就唠这么多,希望对你有用。去吧,皮卡丘,干翻他们!
本内容由运营狐狸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1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