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傻傻烧钱?这篇获客平台推广的保姆级指南,让你少走99%的弯路!
不开玩笑,今天咱们聊个能让你肉疼,也能让你爽翻天的话题。
想当年,我刚从大厂辞职,揣着那点儿可怜的积蓄一头扎进电商这片“蓝海”。那时候的我,跟现在很多刚入行的小白一样,眼里冒着光,心里装着一个“一夜暴富”的梦。我以为,只要产品够好,再把钱砸到那些所谓的“大平台”上,订单就会像雪花一样飘过来。
结果呢?
现实狠狠给了我一耳光。
我至今都记得那个下午,阳光挺好,我却手脚冰凉。我盯着后台那个刺眼的数字——广告消耗五千块,成交两单,客单价99。一单还是我拜托我发小买的。
那一刻,我真想把电脑给砸了。
我坐在椅子上,点了根烟,烟雾缭绕里,我开始发疯一样地复盘。我到底错在哪了?是平台不行?还是我的产品是垃圾?都不是。
我错在,我把获客平台推广这事儿,想得太简单了。我以为是花钱买流量,是简单粗暴的数学题。可我后来才明白,这TM根本就是一道……社会心理学题。
你以为你在投广告,其实,平台在给你上课,用你的真金白银,教你做人。
今天,我就把当年花了几万块学费才悟出来的这点儿东西,掰开了、揉碎了,掏心窝子地讲给你们听。听懂了,不敢说让你立马月入十万,但至少,能让你在烧钱这条路上,踩个急刹车,少走99%的弯路。
一、别再问“哪个平台好”,先问问“你在跟谁说话”
我发现很多新手最爱问一个问题:“默哥,现在做推广,是投抖音好,还是小红书好?听说B站用户质量高?”
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都想叹气。
这不是月薪三千的人,在替亿万富翁操心怎么花钱吗?
兄弟,平台的选择,从来不是“哪个好”的问题,而是“哪个对”的问题。你的用户,你的潜在客户,他们在哪儿闲逛,在哪儿吐槽,在哪儿寻找灵感,你,就应该出现在哪儿。
咱们来画个像,你感受一下:
-
小红书: 这地方像什么?像一个巨大的、全是漂亮小姐姐和精致小哥哥的“闺蜜下午茶”。她们在这里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被种草”。气氛到了,感觉对了,哎,这个博主推荐的眼影盘颜色好绝,下单!那个姐姐用的吸尘器看起来好方便,加购!
所以,你在小红书做推广,就不能像个卖货的。你得像个懂生活、有品位、还乐于分享的“真诚朋友”。你的内容,得是精心打扮过的生活切片,是“嘿,姐妹,我发现一个巨好用的宝藏,快来看!”的分享口吻。硬邦邦的广告?人家白眼都懒得翻。 -
抖音: 这就是个全民大舞台,是个情绪的放大器。短平快,强刺激。用户刷抖音图的是什么?是放松,是娱乐,是“哇!”的一声惊叹,或者是“哈哈哈”的一阵狂笑。
在抖音,你只有3秒钟的时间抓住他的眼球。你的推广,必须是内容本身。要么足够有趣,要么足够猎奇,要么足够有用,要么……足够沙雕。你卖一款解压神器,就别干巴巴地介绍功能,你直接拍一个老板被气得半死,然后捏爆神器的短剧,效果不比你讲一万句“ABS材质”强?抖音玩的是“情绪共振”,情绪到了,那个“去看看”的按钮,他自己就点下去了。 -
…还有知乎,B站,快手等等。
你看,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场子”和“黑话”。你不能穿着西装去蹦迪,也不能光着膀子去听交响乐。搞清楚你的用户画像,潜入他们的圈子,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对话,这才是获客平台推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先做市场调研,再谈投放策略。顺序搞反了,钱就白烧了。
二、忘掉“人货场”,记住“内容、情绪、信任”
我知道,很多电商课程还在讲“人、货、场”这个经典模型。没错,它不过时。但对于我们这些在流量旋涡里挣扎的个体户、小团队来说,这个模型太宏观了。
我想给你一个更性感的,更具操作性的新模型:内容、情绪、信任。
1. 内容,是你唯一的社交货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凭什么让他为你停留?
答案只有一个:内容。
别再把你的推广素材当成“广告”了。求你了。你要把它当成一个“作品”。
这个作品,可以是一篇解决痛点的干货笔记,可以是一个引人发笑的短视频,可以是一组赏心悦目的产品美图。它的核心目的,不是“推销”,而是“吸引”。
我之前带过一个做宠物用品的学员。他一开始做的推广图,就是把产品白底图抠出来,加上价格,加上促销信息,然后投出去。结果,点击率惨不忍睹。
我让他换个思路。我说:“你别卖货了。你去拍你家猫,用你的产品用得有多爽。”
于是他拍了:他家的猫,如何在新买的猫抓板上“练功”,如何在新猫砂盆里“沉思”,如何对新玩具爱不释手……全是日常的、真实的、甚至有点“蠢萌”的片段。
然后把这些片段剪成视频,配上应景的音乐和两句俏皮话,再投出去。
你猜怎么着?
爆了。
为什么?因为用户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商品,而是一个有温度的、可爱的生活场景。他被内容本身吸引了,对这只可爱的猫产生了喜爱,进而,对猫正在使用的产品产生了好奇和信任。
记住:好的内容,自己会走路。用户会主动点赞、评论、转发,帮你完成二次、三次传播。这才是最高效的推广。
2. 情绪,是下单的临门一脚
人是感性动物。我们总以为自己很理性,其实90%的购买决策,都源于一瞬间的情绪冲动。
你的推广,勾起用户的情绪了吗?
- 焦虑感: “再不抗老就晚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编程了!”——卖抗衰护肤品、儿童教育产品的,最擅长玩这个。
- 优越感: “用上它,你就是朋友圈里最懂生活的人。”“这才是精英该有的配置。”——卖轻奢品、智能家居的,深谙此道。
- 治愈感: “忙碌了一天,用它泡个澡,把疲惫都洗掉。”“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卖香薰、甜品的,都是情绪按摩大师。
- 信任感: “XX明星同款,闭眼入!”“XX万粉丝博主亲测有效!”——利用KOL背书,本质上也是在购买用户对KOL的情绪依赖。
别再跟我说什么“产品卖点”了。卖点是冰冷的,是理性的,是用来在用户付完钱之后,让他觉得自己“买得对”的理由。
而真正让他掏钱的,是情绪。
下次做推广方案,别先列产品功能。先问问自己:我希望用户看到我的内容时,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是开心?是激动?是焦虑?还是被治愈?想明白了这一点,你的文案和画面,自然就有了灵魂。
3. 信任,是一切成交的基石
这是老生常谈,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
尤其是在线上,我们隔着屏幕,谁也不认识谁。我凭什么把钱给你?
信任。
线上建立信任,比线下难一百倍。它不是靠一次广告投放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你的获客平台推广,只是这个系统工程里的一环。
- 你的小红书账号,是不是像个真人?有没有持续分享有价值的内容?
- 你的抖音评论区,有没有认真回复用户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吐槽?
- 你的淘宝店铺,详情页是不是足够真诚?有没有买家秀?差评有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处理?
-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除了广告,还会分享一些你的生活、你的思考、你创业的艰辛?
这些所有的触点,都在共同构建一个东西——你的品牌人设,你的信任度。
当一个用户,在抖音刷到了你有趣的视频,顺手点进主页,发现你还是个生活博主;然后她去小红书搜你的品牌,看到一堆素人po的好评笔记;最后她点进你的店铺,看到详情页里有你写的品牌故事,还有很多带着真实照片的追评……
到了这一步,你觉得,成交还难吗?
她买的,已经不只是你的产品了。她买的是对你这个“人”或者这个“品牌”的信任票。
这种基于信任的成交,复购率和客单价,都会高得吓人。
最后的几句心里话
写到这儿,有点累了,也有点感慨。
做电商,做运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懂点心理学,懂点社会学,懂点美学,还得懂点数据分析。
但它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把用户当人看”的同理心。
别总想着怎么从用户口袋里掏钱。
多想想,你能为他提供什么价值?你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你能让他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当你把焦点从“收割流量”转到“服务用户”上时,你会发现,获客平台推广这件事,突然就变得简单了。
因为,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路还长着呢,慢慢来,别急。今天这篇文章,够你消化一阵子了。关上电脑,出去走走,想想你的用户,到底是一群什么样可爱的人。
然后,再回来,咱们继续战斗。
去吧,去折腾吧。世界那么大,等着你用好的内容去征服。
本内容由运营狐狸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20151.html